跳痛 - 轉職工程師不容易

我成功轉職,每一場面試都是獨一無二的,因此這個只是個參考經驗,不代表一定會成功,僅供參考!每個人看對於推薦信、個人履歷都有不同標準或是想法。假如請五個前輩或是同學過目,那就有五種意見,哪些意見要參考或依照什麼標準,請斟酌服用,不然求職焦慮的蔓延,不是好克服的心理狀態。

文章主要會先從個人經歷、中間的過程與最後的求職準備,

經歷

先說說我的經歷吧,大學唸公共行政,上課的期間對於台灣歷史與政治產生興趣,因此研究所念政治系
畢業以後同時經營網拍準備國考。經過一些時間後,身心俱疲。調整心態後,因為網拍的經驗,所以選擇上數位行銷的課程。課程後進入數位廣告公司,擔任數位廣告業務,就此展開媒體旅程。

媒體的產業有辛酸、有趣,在這個產業待一段時間,從不同角度體驗產業的觀點,產生新的視角高度後,也開始思索未來的發展性與自己的人生規劃。回歸,究竟哪一種生活狀態更符合自己的個性,成為轉職的萌芽。但這個階段我其實還沒有接觸『 程式 』,更精確地來說,我沒有自己寫過程式。

師父領入門修行在個人

在開始上課前我有稍微聽過朋友分享,主要分享程式人生的優勢與需要思考的問題,好的部分可以參考網路資料,各種推坑的優勢,但需要特別思考的部分是:沒有止境的學習,沒有止境沒有在開玩笑。評估自己的耐心、毅力、學習力。這三個無法排序,每一種能力都很重要,而且是一種磨練。

面試要件

上玩各種課程後,以為自己懂了,摩拳擦掌的準備接下來的面試。整理了一下我認為的面試有幾個要件:求職目標設定、投遞履歷前的準備、自我推薦信與履歷、面試前準備、運氣、心態。其中『自我推薦信與履歷』、『面試前準備』是可控因素,可以投資把握的。

求職目標

每個人的目標不同,有些是全職的求職者,有些還有工作(在職)。對全職求職者來說,求職目標也會有差別,可能有些人想先準備個人專案、再提升專業知識等等。需要花點時間釐清自己的求職目標是什麼,以我來說設定很簡單,作品集的部分依照現有專案添加新功能,在兩個月內求職成功。要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的準備是:篩選與整理作品集、每天規定自己需要投遞履歷的間數。有了簡單的方向,接下來的準備都是隨機調整。

投遞履歷前準備

投遞履歷前的準備:重點在作品集同時查看職缺,

  1. 查看職缺:這個部分很主觀,但是可以條列出自己的方向(公司規模、產品、文化、薪資福利等),投遞或面試的過程可能對於公司會有不同看法。
  2. 作品集:為什麼工程師面試需要有作品集?這個問題有兩派,但我個人的想法是:自己是轉職者,在技術能力上肯定是需要資料佐證,因此作品集是加快面試官可以知道能力程度最快的方法。另外有些人認為作品集不可以包含線上課程的作業,有些人直接把作業放在履歷上也找到工作,我自己的做法是折衷,以現有的作品再增加新功能。這一段準備期間也花了兩週多的時間。

自我推薦信與履歷

自我推薦信好像很簡單,先說我是誰,剛好看到有職缺,因此來投遞履歷,最後說希望有面試機會。看似段落沒有什麼問題,所以重點會在內容。身為轉職者,除了過往的專案的經驗,就沒有其他內容。因此我將重點放在:

  1. 說明我是誰
  2. 過去的工作經驗
  3. 為什麼樣的因緣轉職
  4. 轉職期間會哪些技術能力

自我推薦信完成後,記得請工程師的朋友或是前輩們過目,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或調整的地方。依照目前的求職經驗,可以先投一些公司(大概 10~15 家)測測自我推薦信的效果,假如沒有收到回覆再次調整。

履歷的修改,以簡單扼要為主,當然排版不能太凌亂,可以參考 cakeresume 中的範例。完成後同樣要請別人幫忙看一下。

不用覺得害羞或是不好意思,請別人幫忙的主要原因是:怕自我感覺良好而錯失機會! 有些時候會因為我覺得很棒啊,但是自我推薦信沒有符合公司需求而被刷掉,或是履歷沒有提到相關經驗等等。因此請別人幫忙看自我推薦信、履歷可以幫助找到盲點,針對盲點修改後再重複以上步驟。

面試前準備

面試前準備是最緊張的部分,因為不知道公司會問什麼。有些公司會有些前測的題目,問題都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解題方向,不外乎是 Leetcode 或是說明原理概念。面試問題就考驗臨場反應,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。千萬不要硬要回答,而隨便塞了理論或概念,若是不確定概念也可以詢問面試官,參與討論有時候也是了解公司與團隊的方式。準備方向也是可以參考網路上資源,JavaScript 基本概念、網路概念。專案熟悉度:為什麼使用這個套件、說明套件原理等等

運氣

『運氣』這件事就詭譎了,別人覺得你很幸運,但也許在你眼中只是剛好。這個『剛好』是因為有先前的準備,因此也不是從天掉下來的幸運。老套的一句話『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』,這句話應證了每個得來不易的機會都是難得的,因此前置的準備需要花很多心力。

心態

沒有事情是一帆風順的,至少在我身上沒有發生過。海投 80 + 以上的公司,真正到有面試大概是 1/10 的機會,拿到 offer 又是另外一個機率。回想過去的行銷漏斗,一層一層真正成為漏斗下方接住的客戶,很少。因此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,沒有準備好的時候,只有不斷迭代調整才能往前。履歷投下去就對了,有面試機會,先去了再說!

今天先到這裡,面試其實還有很多細節,但是講個大概,剩下的先把履歷丟出去,發現問題再回頭調整,問問有經驗的人,幫助會很大。
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理想中的工作與狀態,接下來的挑戰,是上工了!